講述到大家的人生夢想,八九不離十你會得到一個答案,「我要財富自由」。
從1992年出版的《Your Money or Your Life》提到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的概念,我們首次接觸到「財富自由」這個酷概念,我們對於生活的要求不再是,進入一家穩定的公司,然後一屁股坐到退休。我們開始思考,生命的意義?我們努力追尋個人存在的價值,不想被工作即生活的思維模式綁住,不想受制於錢而日複一日的做著自己痛恨的工作。
2020年後疫情時代,全球的經濟不穩,台灣投資人轉向股市、ETF,投資潮持續升溫,到了2021年,台灣股市創下歷史新高,到了全民瘋投資的階段,想透過投資致富的人,愈來愈多,而講到投資大神就不能不提到巴菲特。
巴菲特教我們的致富秘密
巴菲特不只是「會選股的天才」,真正讓他成為世界知名投資者的,是他不間斷且長期地持續投資。你可能會很驚訝,如果巴菲特在60歲就把所有股票換成現金,跑去退休的話,那我們肯定就不會認識他,因為巴菲特有 99% 的財富是在 60 歲之後才累積的!是不是很驚奇,這就是「時間與複利」的力量。
我們可能會心想,因為巴菲特很會選股,總是能判斷出哪些是價值股啊,但是關於他的真正秘密,是他對於投資的「耐力」,如果你不相信,我們來點簡單的計算,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,自1965年以來的年化報酬率為20%(正確是19.8%,我們姑且就視為20%),以下是巴菲特 v.s. 超級投資高手 v.s. 穩健派投資人的比較:
選手 | 年報酬率 | 年數 | 最終資產金額 (倍率) |
---|---|---|---|
巴菲特 | 20% | 80年 | 25,202,581 元(倍) |
超級投資高手 | 30% | 10年 | 14 元 (倍) |
穩健派投資人 | 10% | 40年 | 45 元 (倍) |
各位,這就是複利的力量,複利公式我放在底下,想實際感受一下威力的可以自己計算看看:
FV = PV * (1 + r)^n
- FV: 未來價值
- PV: 初始資金
- r: 年報酬率
- t: 投資年數
所以,想要透過投資為自己累積財富不一定要當沖!也不一定要抓住「下一支飆股」,而是學會穩定長期投資,持續買進長期有價值的股票,穩定、踏實的投資,就算股市腥風血雨,你依然可以一夜好眠。
所以到底要大膽冒險,還是要謹慎保守?
說到這邊,你可能浮現這個疑問,不是都說想要累積財富、賺大賺錢要大膽冒險、不怕失敗、勇於嘗試各種新點子嗎?沒錯,如果你不想只是領固定薪水,想要創造額外收入,甚至想要全職創業,的確要這些技能,但是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了。
首先我們得先了解這兩種技能是來自截然不同的心態及策略模式:
- 獲得財富(賺錢):靠的是主動創造價值、敢於爭取機會,並在適當的時候願意承擔風險的進攻型。
- 累積財富(保持財富):靠的是穩健、低調、控制風險的防守型。
— Carl Richards
Morgan Housel在訪談中呼應:「真正的保持財富的是保守、謹慎,以及對未知風險的高度敏感」,因為我們永遠無法預知風險。他保留約20%的資產為現金,以應對市場波動。
為什麼你不該再相信預測了
「一隻蒙著眼睛、亂射飛鏢的猴子,選出的股票組合,其績效跟專業投資經理人差不多。」這並不是人家拿來譏笑專業投資經理人的,這是在財金課本中一而再被提起的事實。
我們總是驕傲地以為可以看懂整個市場,預測市場走向,但結果是大部分的人對於市場的預測都失準。
但是,那為什麼還是一大群人迷戀著預測呢?Morgan Housel說,因為人們對於未知的事情是很恐懼的,這種不確定性會帶來壓力,因此他們會尋求一些慰藉以減輕焦慮,就像是看星座一樣。
請記住這句話:沒有人可以預測市場,也沒有人可以預知下一個「911事件」、「2008金融危機」、「疫情」,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裡,最理性的態度是:不預測未來,而是為所有可能性做準備。
獲得財富靠實力,累積財富靠毅力,只要我們懂得掌握這些技巧,各位相約在未來80年在富人俱樂部見面!
行動指南
- 建立應急資金池
- 儲蓄習慣與定期投資計劃
- 避免過度依賴市場預測
- 培養長期投資心態:理解複利的力量,避免頻繁交易,堅持長期持有優質資產。
延伸資源
- 《Your Money or Your Life》by Vicki Robin & Joe Dominguez
- 《The Psychology of Money》by Morgan Housel